訊9月20日消息,2018深圳國際BT領袖峰會和生物/生命健康產業展覽會於2018年9月20日至22日在深圳會展中心舉行。本屆峰會以“引領精準醫療,共享健康生態”為主題,秉持“致力於加速全球生物資源、科技、產業、資本大融合、大發展”的宗旨,召集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參會,采用主題演講、高端對話和專業論壇相結合的形式,開展學術交流、政策研討和產業合作,促進國內外生物和生命健康創新技術與產業快速發展。本屆峰會包含兩大主題演講、一場高端對話和四個專業論壇、兩場學術年會等重點活動。其中,由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與深圳市北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科生物)等單位聯合主辦的“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於9月20日下午在深圳市會展中心鬱金香廳拉開帷幕。
作為本次峰會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邀請了全球生物技術領域頂尖學者,圍繞創新技術產業化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為切入點,將細胞治療技術臨床前研究、臨床研究轉化以及產業化密切結合,針對創新技術研究發展的現狀及趨勢等熱點議題展開討論,既關註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的前沿技術和研究進展,又與民生健康及推進我國大健康產業形成息息相關。
本次論壇的主辦方之一,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北科生物,是我國生物治療技術臨床轉化領軍企業,深圳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代表,也是深圳市構建發展個體化細胞治療“創新鏈+產業鏈”的重要參與方。北科生物基於多年在前沿細胞技術領域臨床研究轉化方面積累的基礎,布局個體化細胞治療臨床研究轉化技術支持網絡,擁有個體化細胞技術領域相關專利82項,承擔了國家、省、市等各級政府相關科技項目60餘項,其中6項國家級項目,同時積極開創細胞治療產業發展新模式。
本次論壇的聯合主辦單位,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是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成立的獨立法人主體;是在客觀認識國家細胞產業發展瓶頸、主動順應細胞技術特點、直面我國細胞產業發展突出問題的基礎上,組建的非盈利性機構。該實驗室著力於一係列細胞領域從實驗室成果向臨床工具轉化的中間能力建設,形成保障細胞技術由“實驗結果”升級為“臨床工具”的工業化工藝開發能力和質量體係,賦能提速,促進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向臨床治療工具轉化。同時致力於行業技術標準的建立,聯合國內、國際先進的標準組織和行業協會,基於細胞的藥品屬性,促進細胞發展成為大規模、低成本、可復製、高質量的先進製造業。
目前,細胞治療技術正成為全球醫學研究的重點課題,世界各國政府、科技界、企業和公眾也高度關註細胞產業的發展,其廣闊的應用前景正成為未來保障人類健康、延長壽命的新希望。本次“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論壇設立六大主題演講,視角觸及目前國際最前沿的個體化細胞治療技術、最熱的個體化細胞治療臨床轉化過程中面臨的重大機遇與挑戰。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書記兼副院長王宗齡發表了題為《中國生物技術標準化現狀與展望》的主題演講,指出目前國內生物技術等許多新興產業存在的標準缺失、標準化工作基礎薄弱等問題,希望從機構設置、基礎研究、標準建立、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力,同時發揮政策導向作用,走“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標準國際化”的創新路線,用“科技+標準”優化監管,從而全面提升生物技術標準化建設水平。
來自美國醫學與生物工程院(AIMBE)院士兼丹納赫公司貝克曼庫爾特生命科學事業部首席技術官陳永勤,則在本次論壇中著力於展示流式細胞儀作為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激光技術、分子生物學、微電子學和光電技術等學科知識交叉的結晶,在細胞生物學、臨床醫學和新藥開發上有著廣泛的應用。同時,陳永勤院士針對免疫療法、細胞療法和細胞外倍體研究的需求,著重介紹近年來多參數、高靈敏度流式細胞儀的現狀和發展趨勢。
細胞治療是新時代醫療健康發展新趨勢,其中,血篩檢測標準在細胞產品中的應用,無論是從技術,還是標準建設而言,衛生部臨床檢驗中心研究員王露楠博士都給出了獨到見解。在論壇中,她分享了輸血醫學及血篩檢測技術發展、細胞產業發展及質量概況、輸血治療與細胞治療產品異同以及細胞產品質量檢測能力建設的幾點思考,引發了與會觀眾的熱烈討論。
歐洲學術研究院院士兼德國科學院院士洛薩.威爾米策(LotharWillmitzer)和與會者一同探討生命科學中的一項重要技術——代謝組學,代謝處於所有生命生物機能的中心地位,反映著生物體在不同環境下的狀態。與穩定的基因相比,代謝將遺傳信息與環境和發育的多種影響整合在一起,並分析代謝與人體狀態之間的相關性,可研發不同的診斷方法。洛薩.威爾米策分享他開發的代謝組學技術可高通量的分析幾千個代謝物,這些數據可以用於特異性地識別特定的疾病模式,並討論它與機器學習相結合應用於疾病診斷的範例,同時展望其在非醫療領域的應用前景。
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幹細胞與生殖生物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幹細胞與免疫學研究組組長兼中國科學院大學崗位教授趙同標博士在本屆論壇上和與會者共同分享幹細胞標準化研究,他表示幹細胞雖為治療多種“不治之癥”帶來希望,但由於免疫配型以及細胞來源不一、作用各異、評價復雜等原因導致的質量控製困難等因素,使幹細胞規模化生產和臨床應用面臨巨大困境。那麽要如何規模化製備針對特定適應癥治療用細胞,確定針對幹細胞生物學特性、安全性、有效性和穩定性等基本問題的質控標準,是當前幹細胞臨床應用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
時光匆匆而過.其中,幹細胞標準化的建設在我國幹細胞轉化研究和應用的規範化方面起著重要的推進作用。
在本屆論壇上,主辦方也邀請到了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體係認證管理部首席專家和高級工程師李明和與會者一同探討幹細胞產業標準體係與過程認證構想:標準在產業發展中的推動作用、幹細胞全產業鏈標準體係的初步構想、幹細胞全生命周期質量保證及能力確認模式的構想。
本次“創新技術產業化中間能力建設”論壇的專家學者、行業領袖們圍繞國內外生物和生命健康技術和產業發展中的熱點問題、最新科技發展趨勢、產業資訊和政策法規,探討新模式、探索新方向、構建新環境,加速深圳市生物和生命健康科技成果轉化和企業轉型升級,完善深圳市生物和生命健康產業布局。
此次論壇引發與會嘉賓及在場觀眾對創新生物技術相關熱點問題的熱烈討論,從細胞產業技術的現狀到標準化體係的建設,從科研成果到臨床轉化。機遇和挑戰,創新與規範,都將成為政府與從業者們持續關註、不斷努力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