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者ブログ

にいるときはいつもそう

“雙馬”好戲連臺!一個忙傳承,一個忙收獲

×

[PR]上記の広告は3ヶ月以上新規記事投稿のないブログに表示されています。新しい記事を書く事で広告が消えます。

コメント

ただいまコメントを受けつけておりません。

“雙馬”好戲連臺!一個忙傳承,一個忙收獲

  
  昨天,在教師節這個特殊的日子,馬雲完成了身份的轉換,阿裏的火炬也傳承到了張勇手中。而另一邊,在馬化騰的帶領下,騰訊集團正在迎來自己的又一個收獲季。
  以一句“阿裏從來不隻屬於馬雲,但馬雲會永遠屬於阿裏”作結語,馬雲為自己的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畫上句號,同時將交接棒遞到現任CEO張勇的手中。2019年9月10日,即一年後的阿裏成立20周年之際,張勇將正式接任阿裏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繼承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隻是,張勇這一次在使命之前增加了“在數字經濟時代”這一定語。
  在外界看來,這次傳承是中國科技企業一個教科書式的交接班案例,張勇的履職,本身就是阿裏巴巴“合夥人製度”的最高體現。這一模式開創了科技公司人才治理“漸進式”創新的先例,但並不能成為範本,企業必須依據自己的文化建立人才儲備製度。
  “合夥人製度”之堅持
  1999年,阿裏巴巴創業之初立下的願景之一是“活102年”。2009年,阿裏巴巴成立10周年時,確立了合夥人製度。馬雲此前所說的“為此係統性工程籌備了10年”並非虛言,而讓阿裏擺脫對其個人能力及魅力的依賴,形成可疊代的人才機製,才是馬雲的初衷。
  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鷹昨日接受上證報記者采訪時評價道,馬雲在公司人才製度創新方麵沒有走老路,但這種創新並不是輿論所鼓吹的“顛覆式”的,而是“漸進式”的、與企業文化相結合的。“他將培養人才放到第一位,減少企業對他的依賴;他多次‘分化’阿裏巴巴,改變大企業由於係統剛性所產生的大質量的固有頻率;他一次又一次用時間差,來緩沖人事變動對企業市值短期期望的影響。”
  正如劉鷹所說,在阿裏19年的歷史中,核心管理層的交接並不鮮見。2013年,馬雲卸任CEO,陸兆禧接任。2015年、2016年,張勇和井賢棟分別接任阿裏巴巴和螞蟻金服的CEO一職,成為兩大集團實際的業務操盤手。今年4月,螞蟻金服完成董事長交棒,井賢棟兼任董事長一職。
  事實上,“合夥人製度”在創新的同時,也讓阿裏吃過苦頭。2013年,阿裏巴巴曾就“合夥人製度”多次與香港市場監管機構溝通,因批評者認為這破壞了“同股同權”的平等原則。最終,阿裏改道美國上市,整整比京東IPO遲了4個月。
  如今回看,未因一時得失而修改的“合夥人製度”頗有遠見。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執行院長傅蔚岡認為,接班人問題已經成為目前科技公司普遍麵臨的問題。從創立開始,“十八羅漢”就為阿裏塑造了一種團隊文化。阿裏已經在用人管理、團隊建設、內部競爭機製等方麵形成一套值得借鑒的獨到體係,加之價值觀、認同感等軟實力建設,阿裏成長為目前中國互聯網企業中比較特殊的一員。
  在外界看來,阿裏的第一代領導偏銷售型,以陸兆禧為代表,這和當時阿裏的業務類型有關。第二代領導是財務型,張勇和井賢棟都曾是公司的CFO。如今,阿裏各個層麵的交接班都在進行,越來越多技術型領袖湧現出來。在阿裏的36位合夥人中,有12位是工程師出身,比如阿裏的CTO張建鋒、阿裏的高級研究員蔡景現、阿裏雲的總裁胡曉明等。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年輕化與技術化之外,阿裏幾乎所有高層都經過輪崗,這使得阿裏的人才能兼具產品、運營和技術等不同基因。如今,阿裏的管理層十分多元,既有和馬雲一起創業的“十八羅漢”,也有張勇、井賢棟、天貓總裁靖捷等有外資機構烙印的職業人。但阿裏仍堅持要求合夥人有5年以上的經驗,不從外部延攬“空降兵”進入最核心決策層,其間深意不難理解——隻有經過足夠長時間的淬煉,一個強大的個體才能夠真正融入阿裏這個龐大的生態,並成為這一生態的守護者。
  對於馬雲,“禪讓”並不意味著退休。馬雲雖然不再擔任董事局主席,但仍是阿裏000001號員工與合夥人,將“繼續為阿裏巴巴合夥人組織機製作努力和貢獻”。
  繼任者張勇
  張勇加入阿裏之前,曾擔任盛大網絡CFO,是由時任阿裏巴巴CFO的蔡崇信正式引入阿裏。這場CFO與CFO之間的對話最終成就了一位新的商業領袖,也證明了“合夥人製度”的有效性。
  馬雲在10日的公開信中把張勇評價為“合夥人製度”下人才梯隊中的“傑出商業領袖”,“卓越的商業才華、堅定沈著的領導力、超級計算機一般的邏輯和思考能力”是馬雲在信中給予張勇的三點評價。
  回望歷史,2013年馬雲卸任CEO,陸兆禧接棒。兩年後,陸兆禧退休,張勇出任阿裏CEO。這期間,以CFO之職貫穿輔佐兩任CEO的張勇開始體現他異於普通CFO的商業才能。張勇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坦言,這是他覺得兩家公司(阿裏與盛大)最明顯的不同。“阿裏更多樣性,沒有嚴格規定CFO該做什麽。”正因為如此,阿裏讓他找到了“真我”。
  2007年,以淘寶網CFO加入阿裏之後,張勇參與設計了淘寶的商業模式。2009年3月,張勇接手處於困境中的淘寶商城,以內部創業的姿態主導了天貓的崛起,使其成為繼B2B和淘寶的C2C業務後的另一個增長點。當年年底,燒錢多年的淘寶實現盈利。如果說天貓和手機淘寶的成功體現了張勇卓越的經營才能,那麽締造了名聲大噪的“雙十一”則無疑成為他敏銳的商業嗅覺的佐證。
  按照阿裏內部流傳的說法,張勇是“在高速路上換引擎的人,而且把拖拉機換成了波音747”。無論是在阿裏係的業務運營還是對外的合縱連橫上,張勇的商業才華都得到了充分證明。張勇親自主導投資了蘇寧、銀泰,打造新零售標桿盒馬,入股高鑫零售,收購餓了麽,和星巴克等一係列國際品牌達成全麵戰略合作等。
  正式接棒董事局主席前,張勇已經身居阿裏CEO、“五新執行委員會”主席、銀泰商業董事局主席、高鑫零售董事會主席、菜鳥網絡董事長等要職,帶領阿裏從電商平臺向涵蓋電商、金融、物流、雲計算、文娛的數字經濟體轉型。
  馬雲在信中說,要繼續傳承“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這個偉大的使命,張勇則將之進一步提升為“在數字經濟時代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按照張勇的規劃目標,阿裏巴巴中期目標是到2020年GMV達1萬億美元,遠景目標是到2036年服務全球20億消費者、1000萬盈利小企業、創造1億就業機會。
  新收獲季到了!
  “香港股王”王者歸來?
  記者:溫婷
  從閱文集團打頭陣,搜狗、易鑫集團緊隨次第完成上市,到分拆的音樂集團以及參股的美團點評、同程藝龍、創夢天地、貓眼等緊鑼密鼓地推進IPO進程,騰訊係投資在資本市場迎來了新一季的收獲期。業界預計,三、四季度集中上市的騰訊係公司數目將超過10家。
  對外投資已給騰訊帶來可觀的業績收益。記者查閱騰訊近三年財報發現,作為衡量其對外投資價值變動的重要指標,騰訊“其他收益凈額”2016年為35.94億元,2017年增長4.6倍達到201.4億元,而2015年這一數字隻有約18.86億元。
  2015年至2017年正值騰訊開放戰略實施的分水嶺,也正是騰訊股價從100港元/股攀升至超過400港元/股,一舉晉身“香港股王”的輝煌時刻。在其股價自今年2月初見頂後持續調整至今之際,隨著騰訊係投資新收獲季的到來,以及相關公司上市節奏的進一步加快,“香港股王”能否重振雄風,頗令市場期待。
  “生活文娛”領域廣撒網
  正在全球IPO發售、即將完成在港上市的美團點評(簡稱“美團”)是騰訊係投資新收獲季的最新“戰利品”。
  今年6月,美團正式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在股權結構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王興持股11.4386%;騰訊為第一大股東,持股20.1363%。據9月4日更新的招股書,美團前4個月實現營業收入158.24億元,超過2016年全年的130億元,較2017年同期的81.19億元翻了近一番。9月6日,美團開啟招股,其國際配售當日即獲足額認購,據稱認購方包括李嘉誠及利福國際主席劉鑾鴻等。
  同在6月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的同程藝龍,第一大股東亦為騰訊。最新股東結構顯示,騰訊持股24.92%,力壓攜程的22.88%。
  有意思的是,上述兩公司均為行業翹楚合並而來的垂直行業龍頭,無論是在之前的合並上,還是之後的引流扶持上,騰訊均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以同程藝龍為例,騰訊先後將微信錢包、QQ錢包中的酒店預訂、機票火車票預訂等自有流量入口交給藝龍和同程,為其引流。數據顯示,同程及藝龍的騰訊旗下平臺合計平均月活躍用戶從2015年的760萬增至2017年的7960萬,復合年增長率高達223.6%。
  繼閱文集團分拆上市後,騰訊大文娛板塊獨立IPO好戲連臺。根據騰訊音樂娛樂集團公告,騰訊計劃分拆其在線音樂娛樂業務,讓其在美國獨立上市,並已經獲得港交所確認。同時,從美團點評分拆剛滿兩年的貓眼娛樂也已經遞交招股書。根據招股書,光線及其關聯方為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為48.80%;騰訊持股16.27%;美團持股8.56%。
  此前,在大文娛板塊的“直播”行業中,騰訊連押三塊寶。其中,騰訊旗下基金持有34.6%股權(39.8%投票權)的虎牙已經在紐交所上市,成為遊戲直播第一股;鬥魚被曝出年內上市計劃,騰訊曾參與鬥魚B、C輪融資,並於今年3月獨家投資鬥魚6.3億美元;相對而言,今年7月在港交所IPO的映客,則是騰訊投資的一碟“開胃小菜”——持股不足1%。
  圍繞“遊戲”主業,騰訊係投資新收獲季鎖定的標的是2016年從納斯達克私有化退市的創夢天地(樂逗遊戲)。騰訊自2013年以1500萬美元投資創夢天地後,一直是創夢天地除管理團隊之外最大的機構股東,也是其私有化買方團成員。創夢天地此前向港交所遞交的招股書顯示,目前騰訊持股20.65%,為創夢天地第二大股東。
  “微”生態擴容量拚後勁
  以“微信”為主的騰訊生態孕育出的服務創新型公司也是今年沖擊IPO的亮點,其中包括社交電商拚多多、微信生態最大服務商微盟等。
  微盟遞交給港交所的招股書顯示,此前微盟獲Pre-IPO融資3.21億美元,新加坡政府投資GIC、戰略投資者騰訊、國和投資等均為微盟股東。再早期,微盟也曾引入騰訊創業基地的融資。截至上市前,騰訊持股比例為3.431%。
  充滿爭議的社交電商拚多多之所以成立3年即上市,也與騰訊的投資以及微信生態支持不無關聯。騰訊曾在2017年2月和6月分別向拚多多投入3000萬美元和1億美元,並於2018年3月的拚多多Pre-IPO融資中一次性投入10億美元。雙方還於拚多多上市前夕簽署五年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騰訊同意向拚多多提供微信錢包接入點,使其能夠利用微信錢包的流量。目前,騰訊擁有拚多多17.0%股權和3.3%的投票權。
  微盟創始人孫濤勇曾預測,未來5年至10年,基於微信生態的上市公司會誕生5家以上。
  此外,典型的還有汽車電商及金融服務領域。除去年底上市的易鑫外,騰訊還是汽車電商優信和汽車金融科技服務平臺燦穀(CangoInc.)的重要股東,這兩家公司已於今年6、7月份相繼在美國IPO。其中,騰訊對於燦穀的持股比例為10.7%,對於優信的持股比例不到5%。
  能否助騰訊股價重振雄風?
  這些投資已給騰訊帶來業績收益。反觀騰訊近3年財報,“其他收益凈額”主要來自投資公司的處置及視同處置收益凈額,以及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等。據2017年年報,公司獲得“其他收益凈額”合共人民幣201.4億元,主要包括因若幹投資公司的資本活動(如易鑫、Netmarble、Sea、眾安保險及搜狗的首次公開售股)產生的視同處置收益凈額、因若幹投資(於共享單車、醫療保健及金融科技等垂直領域)的估值增加而產生的公允價值收益等。這一數字較2016年的35.94億元增長4.6倍,而2015年這一項目收入隻有約18.86億元。2015年至2017年正值騰訊開放戰略實施的分水嶺,也是騰訊股價從100港元/股攀升至超過400港元/股,一舉加冕“香港股王”的輝煌時刻。
  據騰訊總裁劉幟平此前透露,2018年初騰訊投資的企業新增價值已超過騰訊本身的市值。彼時,騰訊股價一度達到了逾470港元的歷史高位。進入2018年一季度,公司的“其他收益凈額”仍達到75.85億元,同比增長1.38倍,環比微降約4%。不過,今年第二季度,其“其他收益凈額”同比下降51%至25.06億元,主要原因是視同處置收益凈額減少,以及若幹投資的減值撥備增加。但從目前IPO過程中的騰訊係公司數據來看,這一情況有望在三、四季度出現改善。
  更值得關註的是,這些已經或即將IPO的公司隻是騰訊係生態可見的“樹冠”部分。根據騰訊已公布的青騰大學學員名單,截至目前,青騰大學已誕生22家小巨頭、12家上市公司,超過73家公司估值逾10億元,188家學員企業總估值超3500億元,其中不乏微影時代、優必選、每日優鮮、小紅書等潛在垂直龍頭已經引入騰訊投資。
  此外,上市進程中的微盟本身是“雙百計劃”(騰訊眾創空間打造的創業扶持項目,累計投入100億資源,扶持100家市值過億的創業公司)的參投公司,參照財報中“其他收益凈額”的統計口徑,過.這些公司所帶來的投資收益也將成為騰訊未來價值判斷不可忽略的部分。
PR

コメント

プロフィール

HN:
No Name Ninja
性別:
非公開

カテゴリー

P R